来源:金融时报
近年来,电信网络诈骗形式多样、手段翻新、影响恶劣。
正值金融教育宣传月,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各地监管局发布消费者权益保护风险提示,呼吁广大消费者不盲听、不盲从,防范各种套路,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。
问
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:
如何防范“积分清零”骗局?
问
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山东监管局:
银行卡被冻结怎么办?
答:在银行卡使用过程中,一些消费者可能会发现自己的账户被“管控”了,如限制交易、账户冻结等。
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?
一是异常交易行为。银行监测到账户出现异常交易,如大额交易、频繁转账、快进快出等交易模式,可能会触发银行的风控措施。公安机关也会对交易异常的账户进行监测,从而采取保护性止付措施。
二是身份信息不完整或错误。如果持卡人的身份信息提供不完整、信息过期未更新,或使用他人电话号码进行银行卡申领等,银行可能限制该账户功能。
三是司法或行政机关冻结。持卡人涉及洗钱、诈骗等司法案件,法院、公安等机关可以冻结银行账户。
四是账户存在安全风险。当银行预警到账户存在安全风险,如,被他人盗用、银行卡信息泄露等情况,银行就会冻结账户限制交易。
那么,账户被管控后如何恢复正常使用?
对于存在异常交易被管控的情况,持卡人可到银行网点进行核验,出具正常使用账户的相关交易证明,如交易合同、收货单据等,银行审核通过后即可解除限制。
对于个人信息不完整被管控的情况,持卡人可前往银行网点或者通过手机银行完善个人信息。
对于存在风险隐患被管控的情况,持卡人可向银行提出解除限制的申请,并及时修改支付密码。
对于司法冻结的情况,持卡人可向开户银行进行咨询,获取法院、公安等冻结机关的联系方式,了解冻结原因和案件情况,然后处理后续事宜。
展开全文
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山东监管局提示:广大金融消费者充分理解和支持金融反诈,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在账户开立、使用过程中的各项审核监测工作。同时,消费者要依法依规使用账户,不要出租、出借、出卖自己的银行账户和身份信息,提高账户安全意识和电信网络诈骗防范意识,定期核对账户信息,及时关注银行的风险提示,如存在账户被管控的情况,及时与银行取得联系并咨询了解原因,积极配合处理。
问
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福建监管局:
如何避免FaceTime来电风险?
答:FaceTime是苹果手机内置的一款视频通话软件,通过互联网实现苹果手机之间的视频通话。只需知晓对方Apple ID或手机号码,便可单向发起视频通话,而无需验证发起人身份信息。
FaceTime软件的上述特点易为犯罪分子所利用,其常用的诈骗手法一般为:
第一步,假冒官方来电。在此类诈骗中,诈骗分子会通过技术手段修改来电名称,如显示政府有关部门,冒充国家有关部门工作人员,或是冒充网络平台客服,并以影响个人征信、网络服务连续扣费等为由,诱导群众上当受骗。
第二步,“花样”骗取信任。诈骗分子为博取受害人信任,会引导受害人登录伪造的政务平台或网络服务平台查询所谓“官方信息”,使受害人放松警惕。
第三步,诱骗转移资金。诈骗分子会进一步诱导受害人打开FaceTime屏幕共享功能,以资金安全为由,要求受害人按照其指示将资金转入诈骗分子控制的所谓“安全账户”。
第四步,诱骗网络借贷。为骗取更多资金,诈骗分子还常常会引导受害人通过银行或其他网贷平台进行贷款,并寻找各种借口截流受害者资金。一旦受害人按照诈骗分子指令完成相应操作,诈骗分子也就消失无踪了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