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月24日,中央网信办、工信部、公安部、国家标准委等四部门联合专家组结束对首批10款网络产品和服务的隐私条款进行评审,规范其收集、保存、使用、转让用户个人信息的行为,督促整改不合法的条款。
首批被评审的网络产品和服务分别为:
淘宝、支付宝、腾讯微信、百度地图、京东商城、滴滴出行、新浪微博、航旅纵横、携程网、高德地图。
而就这在之后,支付宝、京东、百度地图等均已调整自己的隐私政策并及时向用户做了声明。
养的也不是鸡,其实是支付习惯
在支付这件事上,支付宝可以说是玩出了花儿。
蚂蚁庄园的养鸡游戏中,获取饲料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用支付宝付款(线上转账、缴费、理财及线下到店付款等),除此之外,用支付宝付款还能领取鼓励金和收集蚂蚁能量。
这所有的产品设计都在给用户一种暗示“快来用我呀,快来用我呀”。
支付宝这么做,当然是为了阻击微信支付日益增长的市场份额。
据易观智库发布的报告显示:
2017年第一季度,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到188091亿,其中支付宝占比53.7%,腾讯财付通为39.51%,两者之间的差距缩小到14%,而在三年前,这一数字还是70%。
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为了争夺移动支付市场,培养用户支付习惯厮杀了多年。
从红包大战到央视春晚,从敬业福到无现金日,最近又把战火烧到了线下及海外。
在支付体验上,微信可以说是做到了极致;而在支付方式选择上,支付宝为勾搭用户费劲了心思。
蚂蚁森林和蚂蚁庄园的共同套路
“再来一瓶”、买一瓶水捐一分钱的营销手段已经过时,在“互联网+”时代,借助“游戏+公益”的模式产生了新的获客绑客手段。
以养成类游戏培养用户的忠诚度,以好友排名刺激用户的胜负欲,以公益慈善为所有的行为赋予意义,实际上都是为了支付宝自身的商业利益服务。
在这场游戏中,支付宝把市场推广或商业合作的费用拔出来一部分用作种树、养鸡,而用户在整个过程中完成支付宝预先设定的任务来参与公益,通过把以往单纯直接的补贴转化为需要付出才能获得的善款,最终实现支付宝品牌推广和用户公益成就的双赢。
而这一模式也很容易被复制到其他产品上。
以共享单车为例,自带的环保基因很容易与公益相贴合(甚至比线下付款减少碳排放更具说服力),比如推出“骑行一万里给贫困孩子捐赠一辆自行车”的公益活动,这种玩法是不是比红包大战更加上档次和有意义呢。
最后回到标题,为什么支付宝的种树、养鸡不是单纯为了公益?因为这两款产品在设计的最初就掺杂了各种“心机”:
为了促活
能量24小时后才生成,小鸡每5小时才能喂一次,这样设计无非是想让你增加打开支付宝的频率及停留时长。
为了用户黏性
1棵树至少需要17.9kg能量,而养鸡需要收集5颗才能捐赠,再加上好友排行榜,时不时推出的新功能(能量罩等),充分利用游戏属性来留住用户。
为了社交
虽说2017年春节过后,蚂蚁金服召开战略会宣布“不做社交”,但是给好友浇水、偷取能量、召回或驱赶小鸡这些游戏规则无一不是在增加好友之间的互动。
为了品牌形象
校园日记、登录漏洞给支付宝造成了严重的品牌危机,而通过公益慈善活动来为自己正名,挽回企业形象,不愧为一招好棋。
为了给阿里系引流
除支付宝外,这两款游戏还打通了淘票票、飞猪、钉钉、蚂蚁聚宝等阿里系产品,通过场景带动阿里生态体系中其他产品的使用。
为了培养用户支付习惯
蚂蚁森林和蚂蚁庄园的终极目的都是将支付宝的支付属性具象化,给每一笔消费都赋予更崇高的意义,从而引导用户多场景下优先使用支付宝。
社交,一直是支付宝的心病,其本质上还是为了拉新留存促活。小打小闹的蚂蚁森林无意间为支付宝打开了新的思路,蚂蚁庄园能否延续蚂蚁森林创造的辉煌战绩,我们不得而知,但任何一款产品模式都有一定的生命周期,用户的新鲜感也会随着产品同质化而逐渐降低。
与微信支付的较量在未来一段时间还将持续,只是距离支付宝构建无现金社会的日子越来越近了……
文:人人都是产品经理
作者:kk 微信公众号:wang_de_shi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